拜登宣布制裁中国车企:伤敌一千,自损一万?

时间:2024-03-01 来源:雷科技 作者:

「让美国汽车工业再次伟大,不能让中国车企引汽车行业!」一大早睡醒,小通就看到拜登大放厥词,一通中国汽车威胁论后,决定通过「前所未有」的手段制裁中国车企。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依然有人与历史的车轮背道而驰。制裁中国汽车,无疑是伤敌一千,自损一万。

更关键的是,拜登不明白中国汽车工业为何能发展壮大,制裁中国汽车不仅无法对美国汽车产业起到推动作用,还可能对美国汽车工业起到反作用。

小通常在网上看到一种观点,中美之所以选择电动车,而日本选择氢能源,本质上是中美联合主导电动车行业对抗日德主导的油车体系。简简单单地一句话,就出现了两大错误。

第一,中国与美国氢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丝毫不比日本少。截止到 2023 年底,中国共申请氢能源汽车专利 22858 件,占总量 31.35%,位列全球第一。中美在电动车和氢能源两个方向都投了重金,只是电动车技术成熟速度更快,而日本本土市场规模、财力资源不如中美,只能单方面押注氢能源,结果赌错了而已。

第二,不是中美联合主导电动车行业,而是中国与特斯拉主导电动车行业。

进入新能源时代后,中美欧三大市场涌现不少造车新势力,其中美国较为知名的造车新势力有 Fisker、Nikola、Lucid、Rivian 等。然而这些造车新势力,目前没有一家活得轻松,Fisker 和 Nikola 因长期巨幅亏损,被投资人抛弃,股票不足 1 美元 / 股,收到了退市警告,不得不采用反向股权分割(合股)方式,将股票价格维持在 1 美元 / 股以上,避免被强行退市。

Lucid 和 Rivian 虽无退市风险,日子也不太好过,裁员节流几乎是常态。这几家造车新势力销量加起来,都比不上一家理想汽车。

美国唯一发展起来的新能源车企,只有特斯拉。别看特斯拉风光无限,在美国却时常遭受不平等待遇。美国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曾向消费者发放 7500 美元(当前约合人民币 5.4 万元)购车补贴,但只有电池非中国生产的产品才能享受补贴。

当初特斯拉濒临破产,依靠上海工厂产能拉满才成功存活并扭亏为盈,可国产特斯拉汽车大多采用宁德时代电池,出口到美国后无法享受补贴。现在特斯拉在美国自建汽车和电池工厂,情况才稍微好一点。

拜登宣传「中国汽车威胁论」,本质上不过是中国比亚迪之外还有理想、问界,而美国除了特斯拉,找不到一家新能源汽车销量表现出色的车企。

可拜登不懂中国汽车产业与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原因,一味地发表中国汽车威胁论与制裁,并不能让美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崛起。

外国车企进入本土市场,确实可能会对当地车企销量造成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利大于弊,尤其是对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而言。

中国汽车产业起步晚,当初被迫以市场换技术,与海外企业成立合资车企。如今,国内车企在技术层面已不再落后海外老牌巨头,并且放宽贸易条件,允许海外车企在中国独资建厂。

将特斯拉引入中国市场,刺激国内车企,更是一步妙棋,令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活力大增。

面对海外车企,中国没有抛出「美国汽车威胁论」「日本汽车威胁论」「德国汽车威胁论」,而是积极将其引入国内,使其公平竞争。

否则,中国政府早该 " 封杀 " 特斯拉而非积极为其入华铺桥修路,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才铸就了国内汽车工业的强盛,并且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之际,借助电动车的东风实现弯道超车。

美国市场原本就有通用、福特两大巨头,丰田、现代等日韩车企也在当地占据了不少份额,他们与供应商牵扯太多,船大难掉头。同时,这些老牌巨头又不希望造车新势力发育壮大,对他们构成威胁,必要的打压不可避免。

这种环境下,尽管美国政府拿出了每辆车 7500 美元的高额补贴,依然无法创造出第二个特斯拉。

近几年,Fisker、Lucid、Rivian 三家美国造车新势力,均曝出了进军中国的计划。2023 年 Fisker 还特地前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所在地临港新区走访,并参加了座谈会,目的不言而喻。

尽管中国市场日渐成熟,留给新势力的机遇越来越少,但相较于几乎是一潭死水的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更具活力。

充满包容性的中国市场,向美国造车新势力们敞开了大门,欢迎他们入场与国内新能源车企竞争,

这种逻辑差异背后,根本原因是中国新能源行业拥有更强的技术实力,无惧市场竞争。

原工信部部长苗圩则表示,原计划 2035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50%,如今可能提前十年完成目标。比亚迪豪气万丈宣布,2024 年国内有可能实现新能源汽车月渗透率达到 50%,而 2023 年美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 9.3%。

差距越来越大,拜登却没想过走向发展壮大的最好方案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合作共赢。

可惜特朗普、拜登都不懂这个道理限制中国车企,只会给福特、通用等车企营造舒适圈,令 Fisker、Nikola、Lucid、Rivian 等新势力举步维艰。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行业共识,可目前欧美新能源车企在电控、电池、电机等技术处于落后状态。尤其是动力电池,全球五大动力电池企业,中韩各两家,日本一家,欧美一家都没有。

自动驾驶同样如此,国内华为、小鹏的智驾方案已实现大规模覆盖。福特却宣布解散自动驾驶部门 Argo.a,通用自动驾驶部门 Cruise 多次裁员,与国内企业形成鲜明对比。

基建则是美国新能源汽车业务最大的短板,美国人口不如中国密集,相关企业不愿意投重金建设充电桩。特斯拉充电桩在美国的比利超过 70%,导致福特、通用等美国车企放弃国家充电标准 CCS1.转为使用特斯拉充电标准 NASC。

如果美国用正确的方式扶持新能源产业,那么早该出现第二个、第三个特斯拉。从结果(中国新能源蓬勃发展)来看,中国市场欢迎竞争、包容竞争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德国大众则已经想清楚,别管什么威胁论,立刻用技术与产品抢占市场才是当务之急,于是与国内车企小鹏建立合作关系,首款基于小鹏电动车架构的产品确定将于 2026 年上市。丰田也与比亚迪展开了一些合作项目,只是设计理念过于落后,bZ(铂智)系列销量表现不算太好。

若是拜登继续宣扬中国电动车威胁论,禁止中国车企入场,对于美国造车新势力而言,不会有任何推动作用。引进中国车企与供应商,才是刺激美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步,创造出第二个、第三个特斯拉,实现合作共赢的最好方案。

还有一点,美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但限制中国新能源也不会给给我们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首先,国内车企在美国市场本来就没什么销量,2023 年美国汽车销量排行榜,根本看不到中国车企的身影。中国新能源车的崛起完全是靠市场内需推动,所以说美国制裁与否,其实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根本不在乎。

其次,世界范围内其他市场越来越认可新能源车,国产车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23 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高达 522.1 万辆,超越日德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 120.3 万辆,占比约 23%。

欧洲、东南亚、南美、拉美等地区,都能看到中国车企的身影。为了降低出口成本,国内车企比亚迪甚至租、建汽车运输船。日前,比亚迪第一艘运输船已达到德国不莱梅港。

总而言之,美国颁布中国汽车禁令,不仅无法对中国车企造成任何影响,反而可能自食恶果,导致美国汽车市场毫无活力,车企失去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