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变竖店”:短剧热潮下,爱奇艺与红果翻脸开战

时间:2025-03-10 来源:商经网 作者:

  影视圈的“长短之争”愈演愈烈。2月20日,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在公开演讲中罕见发声,指责红果短剧“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通过与内容生产商签订排他性协议挤占市场。这番炮轰来得突然,因为就在40多天前,1月13日,爱奇艺刚与红果官宣深度合作。如今蜜月期未过,双方已撕破脸皮。这场争锋的背后,是一个无人愿放手的千亿蛋糕——微短剧市场。

  短剧崛起:504亿规模碾压电影票房

  短剧的风头有多劲?DataEye《2024年微短剧行业白皮书》给出了答案: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亿元,同比增长34.9%,首次超越电影票房,预计2027年将突破千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占网民近六成,超过点外卖、看网文和打网约车的人数。与此同时,长视频平台却压力山大。灯塔专业版报告显示,2024年Q1剧集市场播放量同比下降10.1%,热播剧数量锐减28.3%。传统“爱优腾”被短剧的迅猛势头狠狠“降维打击”了一把。

  2024年,一部《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上线首日充值2000万,成为短剧热潮的标志。然而,短剧老板李昕(化名)却坦言,付费短剧的黄金时代已逝。2021至2022年,低成本投流就能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如今,投流成本高企,盗版猖獗,观众只需2.88元就能在淘宝买到免费版,头部短剧充值额从亿级跌至千万级。红果短剧的免费模式横空出世,凭借字节系流量加持,迅速抢占半壁江山。QuestMobile数据显示,红果月活已破1.5亿,人均使用时长超1.38小时,碾压优爱腾芒。

  版权争夺战:红果“签独家”惹怒爱奇艺

  面对短剧热潮,长视频巨头纷纷入局。爱奇艺去年9月高调宣布进军微短剧,推出“微剧场”和“短剧场”,试图抢占新增长点。腾讯视频上线202部短剧,优酷也有114部。然而,与红果动辄4.46万部的投流数量相比,这些数字只是冰山一角。红果靠“广撒网”策略,与600余家机构合作,门槛低、自由度高,保底制作费50万起,爆款分账可达千万。连于正、华策、柠萌等传统影视大厂也投奔红果怀抱。

  龚宇的不满源于红果的“独家”策略。签独家意味着内容方被绑定,流量和收益向红果倾斜,这让爱奇艺等平台倍感威胁。为反击,爱奇艺开出高分成政策,承诺70%以上收入给内容方,独家授权再加10%~20%分成。腾讯视频则将预算10%~20%投向横屏短剧,优酷提升分账上限。2025年,短剧内容供给的争夺战已成烧钱游戏,谁能绑定更多优质制作方,谁就握住更多筹码。

  “拼多多”逻辑:量大才能出爆款

  红果的成功像极了“影视界拼多多”——量大管饱,低成本高产。25集短剧制作仅需一个月,一分钟成本约1万元,远低于动辄数亿的电影电视剧。李昕直言:“短剧就是盒饭,不高级但管用。只要量够大,总能跑出爆款。”DataEye数据显示,63%短剧播放量低于500万,破亿的仅占4.3%,但头部665部就贡献了40%流量。相比之下,爱优腾的精品化策略门槛高、产量低,爆款概率受限。于正投资800万的《吉天照》在红果仅获2000万热度,难称成功。

  李昕坦言,观众审美疲劳加速,爆款题材“赏味期”以周计算。成本控制成为关键,若短剧制作费飙升至电影级,行业恐难以为继。红果的低成本逻辑虽被诟病“恶性循环”,却在短期内占据上风。

  长短博弈:规则未定,胜负难料

  从“横店”到“竖店”,影视行业正被短剧重塑。红果用免费模式和海量供给搅动市场,爱奇艺等长视频平台则试图以精品和高分成反击。然而,龚宇曾引以为傲的“爆款制造营”模式在短剧赛道失灵,过往经验被快速变化的市场撕碎。短剧行业告别野蛮生长,精品化是大势所趋,但“精品”标准仍悬而未决。红果之后,谁能制定新规则?这场长短较量,才刚拉开帷幕。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短剧热潮意味着更多选择,但也可能带来内容质量的参差不齐。你更爱长剧的精致,还是短剧的快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