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thvolt破产:欧洲电池梦碎,宁德时代的阴影有多长?

时间:2025-03-18 来源:商经网 作者:

  近日,瑞典电池巨头Northvolt正式宣布破产,这家曾被寄予厚望、号称要挑战中国电池霸主的企业,最终还是倒在了资金链断裂的现实面前。从2016年成立到2025年谢幕,9年间Northvolt烧掉了超过140亿美元(约合1014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外加580亿元债务,却连基本的产能目标都未能实现。如今,不仅公司凉了,连带着欧洲打造本土电池产业的梦想,也被泼了一盆冷水。更有意思的是,这家信誓旦旦要“打败中国”的企业,设备靠中国提供,厂房由中国工人建造,甚至连技术都得中国工程师手把手教。曾毓群那句对欧洲电池的评价,如今听来真是字字珠玑。

  一、从“欧洲希望”到“全村失望”:Northvolt的陨落之路

  Northvolt的起点不可谓不高。创始人彼得·卡尔森和保罗·切瑞蒂都是特斯拉前供应链高管,带着硅谷的光环回国创业,目标直指打造一个“欧洲版宁德时代”。公司成立第二年,就拿到了大众汽车和高盛1.2亿美元的种子轮融资,随后大众持股21%、高盛占19%,成为最大股东。9年间,Northvolt累计融资金额超140亿美元,订单金额更是高达500亿欧元(约3930亿元),客户名单里不乏大众、宝马、沃尔沃等汽车巨头。去年初,它还从欧盟手中拿到了50亿美元的绿色贷款,一度被视为欧洲电动车产业链的“救世主”。

  然而,高光时刻没能持续太久。2024年6月,宝马因Northvolt迟迟无法交付电池,取消了一笔20亿美元的大单,这成了压倒骆驼的第一根稻草。数据显示,Northvolt的旗舰工厂谢莱夫特奥(Skellefteå)年产能目标是60GWh,足够为100万辆车供电,但实际产量连1GWh都不到,良品率还低得可怜。订单完不成,投资者信心动摇,公司只能靠裁员、关厂、卖资产来续命。去年11月,Northvolt申请了美国Chapter 11破产保护,试图争取时间筹资,但创始人彼得·卡尔森坦言,至少需要12亿美元才能救活公司。结果呢?没人愿意接盘。最终,2025年3月,Northvolt在官网宣布破产,彻底画上了句号。

  二、为何失败?既是内伤,也是外患

  Northvolt的失败,不能简单归咎于运气不好。内因上,它的运营和管理堪称“灾难”。工厂选址在瑞典北部靠近北极圈的小镇谢莱夫特奥,号称要用清洁水电,但这里冬季漫长、气候恶劣,连本地人都嫌弃。为了招人,公司不得不高薪聘请全球人才,其中不少是中国工程师。更离谱的是,工厂60%以上的设备从中国进口,却因为“戒备心理”拒绝在中国调试,运到瑞典后无人会用,只能靠中国团队远程指导或现场教学。结果呢?语言不通、经验不足,导致生产效率奇低,甚至事故频发——从火灾到爆炸,再到员工用吸尘器吸金属粉尘引发事故,9年间严重事故高达26起。

  外因上,市场环境的变化也给了Northvolt致命一击。欧洲电动车需求增长放缓,叠加中国电池厂商的价格战,让Northvolt的高成本模式难以为继。比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凭借成熟的供应链和技术优势,能以更低成本供应市场,而Northvolt连量产都做不到,更别提竞争了。宝马退单后,其他客户如斯堪尼亚也因交付问题另觅供应商,订单流失让Northvolt的资金链雪上加霜。

  三、欧洲电池梦碎:下一个Northvolt还会有吗?

  Northvolt的破产,不只是一个企业的终结,更是欧洲电池产业的一次重创。过去几年,欧洲试图摆脱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电池的依赖,先后扶持了Britishvolt、AMTE Power等公司,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Northvolt曾被视为“最后的希望”,背靠大众、高盛和欧盟的政策支持,却依然难逃破产命运。这不禁让人怀疑:欧洲还能再造一个电池巨头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一方面,美国新政府的上台可能削减对清洁能源的补贴,欧洲本土的扶持政策也因信心受挫而摇摆不定。另一方面,中国电池产业的技术迭代速度远超预期——半固态电池已量产,全固态电池也在路上,而欧洲连传统锂电池的规模化生产都搞不定。宁德时代CEO曾毓群曾直言,欧洲电池不行是因为“设计错了、工艺错了、设备错了”。这话虽刺耳,但Northvolt的案例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四、反思与启示:中国模式为何难复制?

  Northvolt的失败,还暴露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国电池产业的成功,不是靠几个明星创始人或几笔融资就能复制的。宁德时代背后,是中国完善的工业体系、成熟的供应链和强大的执行力。而Northvolt呢?设备靠进口,技术靠外援,连最基本的生产管理都漏洞百出。讽刺的是,它一边喊着要摆脱中国,一边却离不开中国的支持。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最终让它在现实面前摔了个大跟头。

  对于欧洲来说,Northvolt的破产是个警钟。要想在电池领域翻身,单靠烧钱和口号远远不够。或许,是时候放下傲慢,正视差距,找到一条更务实的路了。

  Northvolt的故事,从高光到陨落,不过9年时间。它曾是欧洲的骄傲,如今却成了笑柄。580亿元债务、1GWh产能,这份成绩单不仅让投资者血本无归,也让欧洲电池梦碎了一地。你觉得欧洲还有机会赶超中国电池产业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