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新车上市价格一降再降,配置却不断升级。然而,这场竞争狂潮在带给消费者惊喜的同时,也让不少老车主感到“受伤”。从“一年磨三剑”的迭代速度,到“新车大降价”的市场策略,老车主们频频感叹:早买早享受的代价,竟是眼睁睁看着爱车贬值。
新能源车主的心酸体验
“从粉丝到黑粉,只用了一年多。”极氪车主阿言回忆起自己的购车经历,语气中满是无奈。2023年初,他花费30万元入手2023款极氪001.对这款新能源性能车颇为钟爱。然而,2024年2月,新款极氪001上市,起售价降至26.9万元,配置和技术全面提升。半年后,2025款车型再降至25.9万元,升级幅度更大。“一年半降价数万,还越做越好,我们这些老车主不就成了冤大头?”阿言苦笑道。
类似的故事也在小鹏车主阿文身上上演。2024年4月,他以超20万元购入2024款小鹏G6.力挺当时处境艰难的小鹏汽车。然而,2025款G6上市后,起售价跌至17万元,时间间隔不到一年。“我知道会降价,但没想到这么狠。”阿文无奈地说。如今,新能源车市场仿佛电子产品般更新换代,老车主们猝不及防。
燃油车也难逃降价潮
“背刺”并非新能源车专属,燃油车市场同样波涛汹涌。3月10日,上汽大众全新一代途昂上市,限时一口价24.99万元起,比旧款低数万元,同时搭载更强发动机和智能驾驶系统。老车主小利感叹:“新车这么便宜还更好,我的旧车在二手市场估计卖不出什么价了,燃油车的保值优势怕是要没了。”
别克君威的降价更令人咋舌。2025款起售价仅10.69万元,直接跌入A级车区间。一名英朗车主调侃:“以前10万买英朗,现在能买君威,明年是不是10万能买君越?”广汽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等热门车型也纷纷降价,幅度之大让老车主直呼“看不懂”。
价格战背后的行业逻辑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乘用车市场降价力度显著:新能源车平均降幅1.8万元,燃油车1.3万元,总体降价幅度达8.3%。专家张翔分析,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期,电动化加速产品迭代,新车降价增配成为抢占市场的利器。然而,这也导致二手车价格联动下滑,老车主资产缩水感强烈。他补充道:“车企不可能提前透露新车信息,否则现款车型就卖不动了,这是个两难选择。”
消费者则陷入纠结:早买怕贬值,晚买怕错过优惠。在车质网等平台,老车主投诉频现,焦点集中在更新过快、降价过猛和技术升级难享。
老车主权益如何保障?
面对老车主的诉求,降价是否构成欺诈成为讨论焦点。法律人士指出,若车企或经销商存在虚假优惠、故意隐瞒新车上市信息等行为,可能涉嫌价格欺诈,消费者可凭证据维权。但目前国内并无强制性保价规定,降价多被视为正常市场行为。专家建议,车企可通过补偿措施缓解不满,但张翔认为,在行业洗牌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全面保价难以实现,“一旦车企倒闭,承诺也成空话”。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车企已开始行动。小鹏汽车推出AI智驾硬件众筹计划,华为鸿蒙智行为享道S9老车主提供智能升级服务。这些举措虽非全面解决方案,却为老车主带来一丝安慰。
购车如何避坑?
面对市场变局,《消费者报道》建议消费者:一是购车前多渠道了解行情,包括价格、配置和口碑,避免盲目跟风,尤其是新能源车需谨慎评估迭代风险;二是签订合同时可尝试加入保价条款,争取降价补偿;三是保留购车凭证和宣传证据,为潜在维权做准备。
“价格战”下,新车主获益,老车主却难免失落。汽车消费的这场博弈,既是市场竞争的缩影,也是行业转型的阵痛。未来,车企如何平衡新老用户权益,或许将成为考验其长远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