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龙”飞船接回滞留9个月的宇航员:波音失手,马斯克救场有多贵?

时间:2025-03-19 来源:商经网 作者:

  3月19日,SpaceX的载人龙飞船Crew-9顺利从国际空间站脱离,带着四名宇航员安全溅落在佛罗里达海岸附近。这次任务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两位美国宇航员苏妮塔·威廉姆斯和巴里·威尔莫尔——他们原本计划搭乘波音“星际客机”执行8天任务,却因飞船故障被迫滞留太空9个月,最终靠SpaceX“救场”回家。这场“太空出差”风波,不仅暴露了波音的技术短板,还让人好奇:9个月的太空滞留,究竟花了多少钱?SpaceX又是如何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的?

  一、从8天到9个月:波音翻车,宇航员“被迫加班”

  故事得从2024年6月5日说起。当时,NASA资深宇航员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搭乘波音“星际客机”奔赴国际空间站,任务目标是为期8天的常规对接和测试。这款飞船是波音在商业载人航天领域的重磅赌注,意在与SpaceX一较高下。两位宇航员也不简单:威廉姆斯曾创下女性太空行走时长纪录,威尔莫尔也有丰富的任务经验,心理素质过硬。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6月6日,“星际客机”对接空间站时接连曝出问题:先是氦气泄漏威胁气密性,随后推进器故障让自动对接失灵。两位宇航员临危不乱,靠手动操作勉强完成对接,但返程却彻底泡汤。波音和NASA尝试修复,却发现问题远超预期,飞船只能“抛锚”太空,宇航员被迫开启“超长待机”模式。

  这9个月里,他们没闲着。除了日常维护空间站,他们还参与了60多项科学实验,甚至在2025年1月花5.5小时更换了一个故障无线电设备。威廉姆斯还打破了女性宇航员的太空行走时长纪录,堪称“被迫营业”的典范。但身体的疲惫和宇宙辐射的风险,让返程变得刻不容缓。

  二、9个月太空账单:一晚3.5万美元,船票另算

  滞留太空9个月,成本有多高?NASA早有明码标价。2019年公布的标准显示,国际空间站每人每天费用为3.5万美元,其中生命支持系统和厕所占1.125万美元,食物、医疗等用品占2.25万美元。以此计算,两位宇航员270天的滞留费用约1.89亿美元(约13亿元人民币)。这还不包括“船票”——一次往返太空的商业载人飞行,单人费用大概5000万美元,两人就是1亿美元。粗略一算,这趟“意外出差”总成本轻松突破2.89亿美元。

  当然,这笔账不全由NASA掏腰包。波音作为“星际客机”的制造商,势必得承担部分责任,毕竟是它的技术失误导致任务延误。但具体谁买单多少,外界暂时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这场事故让波音的商业航天梦蒙上阴影,而SpaceX则趁机刷了一波存在感。

  三、SpaceX救场:从“备胎”到“主角”的逆袭

  “星际客机”修不好,NASA只能转向SpaceX求助。最初,计划让两位宇航员搭Crew-9的顺风车于2025年2月返回,但SpaceX的飞船制造进度一拖再拖。直到特朗普在1月28日发文督促马斯克加快救援,事情才有了转机。NASA随即调整计划,将Crew-10任务提前至3月12日发射,最终由Crew-9飞船接回滞留人员。

  SpaceX的执行力毋庸置疑。为确保任务万无一失,他们对“龙”飞船进行了全面检测和优化,从生命支持系统到对接设备,每一环节都精益求精。飞船还针对四人返程调整了舱内布局,确保舒适性和安全性。3月19日,飞船顺利脱离空间站,穿越大气层后精准溅落,完美收官。

  有趣的是,马斯克曾公开表示想“尽快放弃空间站”,认为它拖慢了星舰计划。但威廉姆斯却在滞留期间反驳:“空间站正处于辉煌时期,放弃为时尚早。”这场“隔空对话”,也为救援增添了一丝戏剧性。

  四、波音与SpaceX的冰火两重天

  这次事件无疑是SpaceX的一次胜利。作为NASA的“老搭档”,它已完成10次人员轮换任务,技术成熟度碾压波音。而波音“星际客机”的接连失利,不仅让NASA颜面扫地,也动摇了其在商业航天市场的地位。两家公司的竞争,本质上是技术与执行力的较量——SpaceX靠垂直整合和快速迭代取胜,波音却因传统航天思维和供应链问题频频掉链子。

  更深一层看,这也反映了美国商业航天的现状:SpaceX几乎成了NASA的“救命稻草”,而波音的挣扎可能拖累整个行业的多样性发展。未来,波音能否翻身,或许得看“星际客机”下一次的表现。

  五、结语:太空探索的代价与初心

  从8天到9个月,威廉姆斯和威尔莫尔的经历,既是技术的试炼,也是人性的证明。他们用乐观和专业化解了孤独,用实验和维修延续了价值。正如威廉姆斯所说:“太空让我重新审视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家园。”这场2.89亿美元的救援,不仅是SpaceX的一次成功救场,更提醒我们:探索宇宙的路上,代价高昂,但初心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