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存储圈有点不太平。CFM中国闪存市场放出消息,长江存储的零售品牌致态打算从4月起上调渠道提货价,涨幅预计超10%。与此同时,台媒TechNews也爆料,闪迪的渠道和消费端产品将在4月1日全面涨价,幅度同样超过10%。这还不算完,美光、三星电子、SK海力士这些NAND闪存大厂也在摩拳擦掌,准备调高晶圆和产品价格。连闪迪背后的合作伙伴铠侠都可能跟进,这波涨价潮看着像是全行业“组团开会”定下的节奏。NAND闪存价格要重回上升通道了?这背后到底啥逻辑,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供需翻转,涨价来得有点猛
先说为啥涨。过去两年,NAND闪存市场有点“供过于求”的意思,智能手机、PC需求疲软,库存堆得像小山,价格一路跌到厂商心塞。去年下半年,三星、SK海力士这些巨头开始减产,砍掉一半甚至更多产能,硬是把供需天平扳回来点。现在风向变了,AI热潮带火了服务器和数据中心需求,高容量SSD订单蹭蹭涨,消费端也在慢慢回暖。供不应求的苗头一露,厂商们自然坐不住了。
致态这波提价,算是国产存储的“风向标”。长江存储这几年靠技术突围,128层、232层3D NAND越堆越高,市场份额稳步爬升,这次涨价估计是趁着需求回暖顺势推一把。闪迪那边更直接,作为西部数据(WD)的零售品牌,它跟铠侠联手生产的NAND占了全球不小一块,涨价信号一出,等于给全行业点了把火。美光、三星、SK海力士这些老大哥也不甘落后,晶圆价、SSD价齐齐往上抬,这波操作看着像是“涨价联盟”成型了。
AI热潮加关税,成本推手不容忽视
涨价背后还有俩硬核推手。第一是AI。生成式AI、数据中心这些新贵对存储的需求不是一般的大,高性能NAND闪存成了香饽饽。服务器SSD动辄几TB起步,消费级产品也开始往高容量靠拢,这需求一拉,供给端压力立马显现。第二是成本。闪迪涨价函里提到了国际关税的影响,全球供应链这两年不太平,原材料、物流成本都在涨,厂商只能把这账算到价格上。
再加上NAND技术迭代的投入不小。从232层到300层甚至更高,工艺难度翻倍,厂商得砸钱研发、升级产线。美光、SK海力士都在秀321层样品,三星也喊着要做430层,这些“堆楼大赛”的成本,最终还得消费者埋单。供需+成本双轮驱动,这涨价看着是“不得不涨”。
存储市场要变天?国产机会来了?
这波涨价对行业啥影响?短期看,消费者可能得捂紧钱包了。SSD、U盘、内存卡这些日常刚需,价格一抬,买新电脑、换手机的成本都得涨。不过对厂商来说,这是个翻身仗。去年三星NAND业务亏了11万亿韩元,SK海力士也亏了8万亿,涨价能让他们喘口气,甚至扭亏为盈。
长远看,国产存储的机会来了。长江存储这波跟涨,说明它在全球供应链里的话语权变重了。制裁阴云下,国产替代需求旺盛,致态如果能靠性价比和产能抢市场,未来未必不能跟三星、美光掰掰手腕。但风险也有,涨太猛会不会吓跑下游客户?全球经济还不稳,需求要是没跟上,库存又得堆起来。
NAND闪存这波集体涨价,致态、闪迪带头,美光、三星、SK海力士跟进,4月起估计得真涨。AI热、成本涨、供需紧,推手一个不少。你觉得这是存储市场回暖的前奏,还是厂商们“抱团取暖”的无奈之举?要不要趁现在囤点S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