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京东高调宣布进军外卖行业,喊出“0佣金”“五险一金”“品质外卖”的口号,直接向美团和饿了么的固有江山发起挑战。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外卖市场早已是美团的“铁桶江山”,连抖音都铩羽而归,京东凭什么觉得自己能行?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战略意图?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场产经圈的新戏码。
京东的外卖野心:不只是送餐这么简单
京东做外卖,真的是为了抢美团的饭碗吗?恐怕没那么简单。业内人士一针见血:“醉翁之意不在酒。”外卖只是京东手里的一张牌,真正的目标是即时零售这块大蛋糕。
即时零售有多香?看看美团的数据就知道了。2024年,美团闪购的订单增速预计远超外卖,日均订单量目标从2023年的700万单飙升至980万单,客单价更是高达80元,是普通外卖的1.6倍。这还不算完,美团正通过闪购把触角伸向便利店、超市,甚至日用百货领域,隐隐威胁到京东的3C家电等核心品类。京东显然坐不住了,必须反击。
京东的打法很清晰:以外卖为切口,撬动高频消费场景,再顺势带火“京东秒送”旗下的生鲜、数码等高利润业务。毕竟,打开京东App,你会发现外卖只是“秒送”频道下的一个子项,旁边还有超市便利、咖啡奶茶等选项。这种“外卖+零售”的组合拳,既是进攻,也是防御——既要抢占即时零售的市场份额,又要守住自己的电商基本盘。
三方共赢的诱惑:商家、骑手、用户都买账?
京东的入局策略很聪明,直接从外卖行业的痛点下手,试图打造一个“三方共赢”的局面。
先说商家。美团和饿了么的佣金率普遍在6%-8%,加上配送费等隐性成本,商家的利润被压得喘不过气。京东祭出“0佣金”大招(至少在2025年5月1日前),对商家来说简直是“天降甘霖”。一位上海的堂食商家表示:“现在接入京东外卖,除了配送费几乎没啥成本,还能多一个曝光渠道,何乐而不为?”数据显示,京东外卖上线没多久,上海地区的商家数量就从最初的几家连锁品牌,迅速扩展到几十家可选门店。
再说骑手。2025年3月起,京东承诺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而且个人缴纳部分也由公司全包。这在行业里可是头一遭。一位骑手坦言:“美团一天跑几十单都没保障,京东单量少点但有社保,我肯定愿意试试。”骑手群体的热情可见一斑,甚至有业内人士预测,这可能会引发一波“骑手迁徙潮”。
最后是用户。京东对外卖商家的准入门槛颇高,只接受大众点评评分3.8分以上的堂食餐厅。一位白领直言:“外卖平台鱼龙混杂,京东这一手让我安心不少。”加上首单优惠、满减活动,消费者的尝鲜意愿被迅速点燃。
美团的护城河没那么好破
话虽如此,京东想撼动美团的地位,远没那么容易。2024年,美团外卖占据65%的市场份额,饿了么33%,其他玩家加起来才2%。这背后,是美团多年来构建的物流网络和商家生态——单量密度高、配送效率强、算法优化成熟,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复制的。
反观京东,虽然有达达的配送体系撑腰,但目前仍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商家数量和单量规模都远远落后。一位商家吐槽:“京东一天就几单,高峰期还老缺骑手,体验不太行。”用户这边也不乐观,调研显示,很多消费者甚至不知道京东App里藏着外卖入口,复购率更是低得可怜。
更关键的是,物流效率仍是京东的软肋。外卖讲究即时性,高峰期的调度能力直接决定用户体验。抖音当年折戟外卖,就是因为缺乏自建物流体系,只能靠外部合作。而京东虽然有物流基因,但从电商配送转向外卖配送,系统优化和骑手调度都需要时间磨合。一位分析师直言:“京东的优势是物流规模化,但单量上不去,成本降不下来,这仗不好打。”
即时零售的终局:谁能笑到最后?
京东入局外卖,既是对美团的“围剿”,也是对自身即时零售版图的补强。但这场仗的胜负,不只看补贴和口号,更取决于谁能真正解决效率问题。美团的优势在于先发积累,京东的底牌则是物流和资金实力。如果京东能靠“0佣金”和“五险一金”迅速拉拢商家和骑手,短期内或许能抢下一块蛋糕。但长期来看,单量规模和用户习惯才是硬道理。
有意思的是,这场竞争还可能倒逼行业升级。商家或许会迎来更低的平台成本,骑手可能获得更好的保障,用户也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外卖市场看似饱和,实则仍有变数。你觉得京东这次能成吗?还是会像抖音一样铩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