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智慧赋能田野:山科大学子探路山亭产业振兴新实践

时间:2025-08-01 来源: 作者: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家持续出台政策,大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科技赋能、绿色发展、联农带农,为广袤乡村注入澎湃动能。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深入乡村、了解乡村、服务乡村,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响应这一时代号召,今年暑期,山东科技大学共享阳光实践队怀揣着服务“三农”的热情与探求真知的渴望,深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徐庄镇,将课堂所学与国家战略、地方实践紧密对接。围绕智慧农业、精深加工、绿色能源三大领域,对圣道农业产业集团、山东东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米山顶光伏产业基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深度调研与实践。队员们带着政策导向的思考去,怀着解决问题的决心回, 在田间地头与车间厂房的亲身参与中,不仅见证了科技创新如何深刻重塑传统农业、激活乡村经济,更积极发挥青年智慧,思考路径、提出方案,努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服务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助力。

  智慧大棚里的“新农经”: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在圣道农业产业集团的智慧大棚,队员们化身“新农人”,近距离观察传感器如何精准捕捉土壤墒情、温湿度数据,智能系统又如何依据这些数据自动调控水肥灌溉。饱满紫亮的茄子、鲜红簇拥的辣椒、网纹清晰的哈密瓜,这些遵循准有机标准、全程严格品控的高品质果蔬,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优质优价”的市场逻辑。“过去觉得农业靠天吃饭,现在亲眼看到科技让生产如此精准可控,效率翻倍,品质提升,效益自然就上来了。”队长王天硕感慨道,并在调研报告中着重分析了这种模式的可复制性。共享阳光实践队积极与企业负责人探讨,如何进一步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高端农产品销路,建议完善农产品溯源体系,增强消费者信任度,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为当地智慧农业发展贡献了青年视角的营销策略。

  车间里的“点金术”:生物科技拉长价值链

  走进山东东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线和研发实验室让队员们大开眼界。玉米、小麦等普通粮食在这里经过生物技术深加工,“变身”为高附加值的营养食品和生物制品。实践队重点调研了公司的“订单农业+技术指导”联农带农模式。队员们深入走访了与公司合作的农户,倾听他们如何通过稳定的订单销售和技术支持,解决了“卖难”问题,实现了增收。真正把产业链增值收益留在了农村、留给了农民。同时,队员们也利用专业所长,帮助梳理了部分农产品的深加工潜力方向,为企业后续研发提供了参考信息。

  山顶上的“蓝色海洋”:绿色能源点亮乡村未来

  站在米山顶光伏基地极目远眺,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汇成一片“海洋”。共享阳光实践队详细了解了“光伏+生态”的复合利用模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耐旱作物,闲置山地资源被高效盘活。队员们特别关注了产业对村民的带动效应,采访了从事设备维护、作物管理的本地村民,记录下他们“家门口就业”的喜悦。实践队还注意到物流运输等配套产业的兴起,在调研报告中着重分析了这种绿色产业对乡村经济多元化的撬动作用。

  实践归来:青春智慧赋能田野的希望

  此次山亭徐庄之行,对共享阳光实践队而言,远非一次简单的参观走访。队员们俯下身、沉下心,通过实地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深刻体悟到科技是撬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杠杆,而联农带农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更重要的是,实践队并未止步于观察者。他们系统梳理调研数据,撰写了详实的实践报告,围绕智慧农业推广、农产品精深加工价值链延伸、绿色能源产业与社区融合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多条具体、可操作的针对性建议。部分建议,如完善农产品电商营销、探索更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开展村民技能培训等,已引起当地重视并进入初步探讨阶段。

  实践队员深切感受到,广袤乡村是青年学子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智慧的广阔舞台。山亭区徐庄镇以科技赋能点燃产业振兴引擎的探索,为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田野思政课”。他们表示,将继续追踪调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并计划利用寒暑假持续开展“返家乡”实践活动, 结合所学专业,在数字农业推广、乡村电商运营、绿色技术普及等方面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让青春智慧真正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为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王天硕、李佳润、李一丰)